长子新闻 -> 本土文苑

【本土文苑】鲍店多民族融合现象

2023-07-13 观看76930 次


鲍店多民族融合现象

□  魏慧梅


长子县鲍店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长子县城北十八公里处,北与屯留交接。总面积4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人。

据考古学家发现,1999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会同长治市博物馆、长子县文博所在长子县鲍店镇东街村东发掘了一处战国早期大型古墓葬。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鲍店就有居民生活。当时,鲍店归属于晋国。战国时期,长治有晋静公,长子县城为城邑。后来,韩、魏、赵三家分晋。随着历史的发展,鲍店这里成为多民族迁徙的通道和历代王朝的管辖之地。晋侯虽灭国,但鲍店墓葬里的随葬品据考古发现,规格还是很高。到汉朝末期时,汉司隶鲍宣因为民请命、冒死直谏被贬长子,从此,这片古老的土地便和鲍宣有了截然的联系。城东北的大路旁竖有“汉司隶鲍宣故里”的石碑。

640.jpg

▲长子鲍店墓地M1发掘现场

鲍店在明朝时期,曾经是晋豫、秦晋的重要通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鲍店作为一个枢纽地带,便捷的交通以及多民族密切来往使得多个民族交融发展,多种文化同住共存、求同存异,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互相影响、互相浸润,形成了多样融合的民族文化。

鲍店镇自古以商业之繁盛、行业之众多、交易之广泛而著称,是我县第一大商业重镇,驰名上党。早在明朝末期,这里就有了盛大的集市贸易,有四个庙会。据说,九月会是山西省四大庙会之一,会期历时100天,以药材交易为主,文明全国,万商云集。新中国成立后,鲍店镇成为粮油集散中心,交易范围涉及周边十个县及长治、高平、晋城等市,粮食市场空前繁荣,现已形成农、工、商、运、文、教、卫门类齐全的现代化集镇。

历史上统治民族的变迁也在本地区留下了痕迹,有许多回民在历史的变迁中定居当地,这也是多民族融合区璀璨文明的历史见证。

一、融合现象


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语言、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它是在长期共同生活的基础上稳定沉淀下来的多民族共同的文化特点和心里素质的综合。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知识、艺术、道德、风俗等,从外在表征上来说就是多民族融合现象。

二、风俗


鲍店的药材大会发轫于明朝,兴盛于清朝、民国。鲍店药材大会从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开始,兴盛时期一直要到腊月二十三日才停止,会期长达一百天,商业触角遍布全国,尤其是在川、广、闽、贵等省影响极大,极盛期有西藏、青海、广东、云南等十三个省的药材客商前来经商。他们贩来了各省名贵药材,换走了满蒙、山西省和上党产的名贵党参、连翘、黄芩、柴胡等药材和当地的土特产品。鲍店成了华北地区大型的药材集散地,在品种、成交额、规模等方面,都名列我国古代北方四大药会,每年官府可收税达万两白银。繁盛一时的药材大会期间,不仅培育出了“广升庆”“德义隆”“广和隆”“辰兴升”“义庆德”等一大批搭棚批零药材的商号,而且还造就了“永顺昌”“歧兴行”“义兴成”“吉成行”“三益行”“公义行”等六大药材行,专职从事药材经纪工作。此外,众多的客商在住宿的客栈或租居的民房内直接进行交易销售。药行们不仅交易中药材,还兼营调味药物,如大茴、砂仁、豆寇、毕拨、良姜、陈皮、肉桂等,这些药物专供杂货店销售,由调味商配剂制作,供人们年节食用。

药材大会期间,整个鲍店镇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茶楼酒肆爆满,各大商行、商铺纷纷捐资唱大戏,各种杂耍、艺人也拥上街头,繁花而富庶的鲍店古镇在喧嚣中,演绎着潞商们的黄金时代,使得鲍店古镇的药材大会声扬华北、名驰九州,成为上党地区最重要、最大的庙会和集市,其规模、影响和声誉声名远播。这时,全国各地的客商们纷纷启程前往鲍店,有的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天气原因,来了之后就长期定居在鲍店,为鲍店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文化的融合在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古时候,交通方式单一,为了赶药茶会,减少路途的艰辛,大部分客商都过着半定居半迁徙的生活。每年药材会近,他们带上全部家当,赶着牛马,踏上了赶往鲍店之路。当时低处陕甘地带的回族子民们来到这里后,发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适合长期生活,慢慢地就就定居下来。定居的村庄内发展农业、畜牧业。

直到今天,鲍店是拥有回民人数最多的乡镇,鲍店镇北街村作为穆名聚居地之一,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从明朝开始,由南京随军定居到此的回民历史大约有600余年。在鲍店现存有清真寺,回汉和睦相处,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近代以来,流入的回民逐年增多,经商定居者也带来了各地的清真美食。

鲍店回民的们每年庆祝的节日既包括汉族的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也包括回民开斋节等;以上种种都是文化交接地带的融合现象的体现。

三、地名等名称


在鲍店许多地方,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比如在齐民庄,因地势低洼,原名叫“洼的”,因迁徙人员为山东人,故改名“齐民庄”。

鲍店是一个富有和谐文化传统的多民族多元文化聚居地,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在互相浸染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既有对自己民族自觉的归属感,又有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瑰丽画卷。